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相同点)
在刑事案件中,并非所有情况都是犯罪分子主动希望发生的。有时他只是预见了犯罪的后果,但并没有阻止后果的发生,而是允许其发生。那么只要他允许后果发生,是不是间接故意呢?网友提问:阿某在粥里下了毒,还想杀老婆。然后他看到他的孩子来和他妈妈一起吃饭。A知道孩子也会中毒,所以保持沉默,因为他想杀死他的妻子。妻子和孩子都死了。A对于孩子的死亡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如果A没有看到孩子在吃粥,该怎么解释?吉林省朗业律师事务所张卓超律师答:你提到的第一种情况属于直接故意:甲某明知孩子食用后会中毒死亡,但他却允许结果发生,属于直接故意。注意这里的“必须”这个词。如果A没有看到孩子吃粥,那就是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性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而允许这种后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换言之,预见到发生有害后果的可能性并放任其发生,就是间接故意。如果A没有看到孩子吃饭,但应该预见到孩子可能会一起吃饭,那么孩子可能会死亡,但A仍然允许这种结果发生,从而构成间接故意。如果A看到孩子吃粥而没有制止,此时应该是直接意图,因为孩子吃粥必然会导致死亡。如果A不阻止孩子,他仍然允许死亡发生。因此,这不是间接故意,而是直接故意。判断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可以从结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入手。间接故意只有在可能产生结果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希望或者允许这种后果发生,从而构成犯罪的,属于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张卓超律师分析: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最大区别在于认知、意志、信念因素;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1、认识因素不同。直接意向性包括两种情况:知道它可能和知道它必要,而间接意向性只包括知道它可能。2、造成不良结果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指让结果发生,即任其发生、无动于衷、容忍、同意损害结果;直接意图意味着让结果发生或者让结果发生知道它不可避免地会发生。3、信念不同。无论是否发生特定的危害结果,故意行为和控制行为两种行为的定罪含义也不同。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直接故意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一般大于间接故意犯罪,因此直接故意犯罪的量刑一般较间接故意犯罪重。在司法实践中,间接故意犯罪有以下三种典型情况:一、行为人为实现犯罪目的而允许另一种有害结果发生。如果发生另一种结果,肇事者对该结果的责任就采取间接故意的形式。2.行为人在追求非犯罪目的的同时允许某些有害后果发生。如果这种有害结果发生,行为人对此结果的犯罪形式就是间接故意。3、突发犯罪行为中,行为人不顾后果,任由严重后果发生。